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谁不想拥有一张光滑无瑕的肌肤?然而,小花的故事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——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,盲目消费可能会使我们陷入无尽的坑洼。
2022年3月,小花像许多年轻女性一样,在某短视频平台被一款祛斑产品的美艳广告吸引。广告里展示了令人惊叹的皮肤改善效果,肆意夸大的宣传无不让人心动。于是,她立刻通过广告联系上了该款祛斑产品的生产商——某方公司。在美肤顾问的诱惑下,小花做了详细的皮肤分析,并接受了导购员提出的量身定制的祛斑方案。
随着方案的深入,小花开始了一系列的消费者旅程,购买了一整套祛斑产品,包括洁面乳、精华液、修护冻干粉等。这一路走来,小花的开支持续不断的增加,直到2023年5月,整整一年,她在这些美容护肤品上的花费接近24万元。如此巨额的投资本应带来理想的效果,但事实却让她感到失望不已,脸部不仅没有改善,反而出现了皮肤痒、红肿等过敏反应。
无奈之下,小花开始与某方公司做沟通,希望能退还她的货款。双方争执愈演愈烈,最终演变为一场诉讼。小花在法庭上表示,某方公司不仅虚假宣传,并且夸大了产品的功效,销售了不具有祛斑效果的产品,构成欺诈,因此要求归还全部货款23.4万余元,并且要求3倍赔偿,合计70.3万余元。
经过审理,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认定,某方公司在没有专业医疗资质的情况下,诱导小花购买大量护肤产品,有着非常明显的过度消费行为。案审法官指出,小花的错误在于尽管头皮发痒、眼周红肿,依然选择继续购买护肤产品,她的行为存在一定的过错。法院裁定某方公司退还30%的货款,约7万元,但驳回了小花的其他诉讼请求。
尽管小花对一审判决不满,提出了上诉,但二审法院仍然维持了原判。论及本案的法律意见,法官指出,小花与某方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,应依法依约履行各自的义务,而小花的消费行为显然是一个盲目的选择。
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,美容护肤产业慢慢的变成为一个热门市场。美丽的健康肌肤吸引着慢慢的变多的人投入大量金钱。然而,毋庸置疑的是,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商家进行虚假宣传、诱导消费的现象悄然兴起。消费的人在购买时一定要保持警惕,任由商家以美丽和安全来作为诱饵,很有可能会将自己推入陷阱之中。
法官在提醒消费者时指出:选择美容护肤产品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具有权威性、专业资质,并获得生产许可的正规机构。对于护肤品的功效,消费者要保持理性,切不可过于轻信导购建议。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,务必立刻停用并寻求医治。此外,不论是购买护理用品的消费凭证,还是宣传材料,都应妥善保存,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小花的经历是一个警示,一个消费的教训,兼具福利与风险的美容护肤环节,普通消费者更需对此保持必要的警惕。让我们在追求美丽的同时,学会用理智的眼光审视那些美丽的承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