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过年,各类品牌为争夺市场占有率摩拳擦掌,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“春节联名”产品,吸引消费的人的关注与购买。
当下市场,以红色为主打色调、蛇年生肖为卖点的联名设计成为各日常消费品牌最大卖点。
走进乐高品牌商店,记者看到橱窗焕然一新。“为了给更多线下消费的人带来‘妙玩新春’的年味体验,我们推出了‘新春系列·福来运转灯’套装,这个套装里暗藏年味小市集及特有的蛇年生肖人仔,进一步强化了产品与新年的关联。”店内工作人员王健介绍到。
据观察了解,这类产品从包装到内容呈现出全新的形态,赋予了普通商品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消费吸引力。以新春为主题的产品联名设计,不仅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承接,也是与现代消费者情感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。
刘星喜欢玩手游,得知“星穹铁道X加多宝”推出春节联名产品,即刻下单,“联动款的包装太令我心动了,没忍住。”他表示,真是值得购买,周边产品质感也挺好的。
此外,各大商超也瞄准新年市场,牵手“联名”,开设新年主题的产品陈列区。“看着我就高兴,买点沾沾喜气。”永辉超市顾客陈亮笑着说。
由此可见,与新年相关的跨界“联名商品”在吸引消费的人注意力的同时,不断突破自身产品传统形象,拓宽了受众群体。
“我挺喜欢购买联名产品,具有纪念意义,还能收藏。”在西安大悦城购物的刘乐表示,随着产品联名越来越频繁,一些品牌联名缺乏创意、生硬拼凑、质量欠佳,自己对部分联名商品已逐渐失去兴趣。
市民王磊说:“要是喜欢的IP偶尔来个联名,那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惊喜,可现在一年搞四五次联名,这种行为无异于把消费的人当作待割的韭菜。”
记者了解到,部分品牌在联名产品的设计上过于追求话题性,忽视了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。这一些产品在质量上常常难以达到消费者的期望,价格虚高的问题也较为普遍、突出。消费者逐渐对这种“营销模式”失去耐心,吐槽之声不绝于耳。
尽管争议不断,联名产品仍是春节热门选择之一。“最近,频繁上新的蛇年相关联名产品,我也想跟风买买,图个吉利。”市民张凡说。
讨个好彩头、沾沾喜气的购物需求也从侧面反映出,联名产品在营造节日氛围、贴合消费者情感需求方面,依然是无法替代的存在。它不仅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,还蕴含着某种符号意义,消费者通过购置相关联名产品,能轻松的获得一定的满足感。
春节主打“好运”“好看”“好玩”的浓厚氛围,不少品牌通过抓住春节独特的消费场景在线上、线下进行个性化营销。如彩妆品牌彩棠结合新年场景,以“灵蛇献瑞”为主题,寄寓美愿可期。这种经营销售的策略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,还通过融入文化元素,增强花了钱的人品牌的认同感和好感度。
记者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,当下,消费者更偏爱的是那些用心打造,而非单纯追求流量的联名产品。
究其根本,联名能否持续赢得消费者青睐,除了产品本身的实用性,创意性也必不可少。
需要注意的是,品牌在追求短期市场效应的同时,需以长远的视角看待联名营销的潜力。过于频繁且缺乏创意的联名活动,易让我们消费者失去兴趣,甚至引发对品牌的不信任。只有将“联名”视为战略手段,而非单纯的短期流量变现手段,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优势。
“联名”并非万能的救命稻草,产品核心竞争力才是根本。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跟风,忽视产品本身的品质和独特性,则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青睐。(记者 寇诗涵)